作为全国道德教育组委会的副秘书长,孙树梅女士的名字会让人联想到“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样的诗句。人如其名,她所呈现给人的印象就如同梅花一般甘于寂寞,清丽脱俗,淡泊名利,高雅芬芳,而且最重要的是拥有着让人敬佩的坚毅不拔的气质。
留一片净土,做文化的守护者
祖辈和父辈是书画文化的爱好者与收藏者,家里琳琅满目的书籍都是家族留下的文化珍宝。受到他们的影响,孙树梅对于国粹文化同样有着莫大的兴趣。“每次搬家的时候最头疼的就是搬书,因为又多又重,虽然这样,我却一直很珍爱它们。”孙树梅笑对笔者说道。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不解之缘,孙树梅代表这一代再次延续着文化的命脉,将之传承与发扬。
孙树梅目前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家艺术中心有属于自己的收藏馆。她给书画馆起过很多优雅的名字,比如“茗墨轩”、“聚源阁”、“梅凌轩”等等。最后,“养心斋”这三个字得到了她的钟爱,并最终成为馆名。书画馆的定位是打造成“文化沙龙”,目的就是为热爱文化的朋友提供交流的空间,创造艺术氛围。走进她的“文化沙龙”,会被浓重的文化气息所感染。馆内四周挂满了国画和书法作品,花、鸟、虫、鱼,应有尽有,让人有纵情于山水之感。案几上,石刻茶具尽显中国风韵,笔、墨、纸、砚样样齐全。置身于此,身心犹如经历了一次国粹文化的洗礼。这里除了是书画爱好者品学论道,创作交流的地方,也是收藏与瞻仰大师真迹的平台。
孙树梅表示现在的书画市场鱼目混珠,她要做个纯粹的文化人,绝对不允许有赝品次品出现在自己的文化市场。每个行业都要有职业道德,有道德才有朋友,作为一个文化人她很懂得这一点。这样的原则态度虽然坚持起来很辛苦,甚至不被人理解,但她从未放弃和改变。“虽然市场很浮躁,但是我要守护好自己的一片净土,让文化继续健康的传承。”孙树梅坚定地说。要做一个文化的守护者是不容易的,孙树梅表示会坚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对于现今的文化市场,孙树梅谈起来有些伤感,她表示中国的文化艺术市场还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不像欧美国家,艺术家们能够纯粹的为了艺术而创作。国内的艺术家若只是潜心创作,生活必然是寂寥清贫的。因此很多艺术家既要为生活奔波,同时又要追逐自己的艺术之梦,这样一来,文化艺术就很难达到一个高度。她告诉笔者,很多知名画家因着一幅作品而出名,结果文化消费者就只认准这一幅作品,由于他们追求的只是作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并没有真正理解文化艺术。艺术家们很是无奈,在追求艺术的理想中与物质现实的诱惑中徘徊不定,但是为了生计又不得不反复去画同样的作品,最后艺术变成了堆砌,创作也毫无生命力。
从前,艺术家们的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不同的灵魂,而现在,艺术变得像印刷品,也可以批量生产,这是令人悲哀的。文化艺术如果走到这个死胡同,前面的路会渐渐迷失。谈到本土艺术,孙树梅表示,最初长安画派的创作灵感都是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而现在生活的元素也逐渐丢失了。“能流芳百世的作品才经得起考验,才是真正的艺术。”孙树梅感慨道。文化界需要振奋精神,需要借鉴经典,传承优秀,才能继续发扬光大。
“孙氏联谊”,长安文化的闪光点
担任全国道德教育组委会副秘书长,是孙树梅被大家认知的身份之一,除此以外,她还是“世界孙氏联谊”的理事,也是“陕西孙氏文化促进会”的发起人。孙姓是中国的一大姓氏,虽然不比陈姓、李姓的数量多,但是有关孙姓的历史却一点也不比它们少。中国孙姓出过许多知名人士,从春秋末期的孙武,到战国时期的孙膑,从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到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孙氏成为了中国极具文化和历史的姓氏之一。
恰巧由于药王孙思邈的故居就在陕西铜川,所以陕西的孙氏文化也极富底蕴。谈到这些,孙树梅十分喜悦。她表示“陕西孙氏文化促进会”并非是姓氏文化,它只是一个代号。主要是为了弘扬中国文化国粹,响应“文化兴国,文化强国”的号召,所以通过这样一个具体的点把它呈现出来。在海外“世界孙氏联谊”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举办过很多次文化活动和主题会议。作为世界孙氏联谊理事的孙树梅经以孙思邈作为陕西孙氏文化的核心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活动。
药王孙思邈是从古至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尤其对医德的强调,对后世习医、业医者影响深远。孙树梅想通过孙思邈来宣传中国文化的精髓——“德”。力求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让人们重拾“医德,品德,道德”。她告诉笔者,孔子学院就是文化传承最好的榜样,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很大,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谐景象。除此之外,“孙氏文化”在养生食疗、异域文化、书画艺术、家谱研究等方面都是很值得弘扬和推广的。孙树梅说她想把陕西的孙氏文化做到一个高度,成为陕西文化领域的一个闪光点。这也是她为守护和传承中国文化所能尽到的微薄之力。她表示自己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追求,通过努力,厚积薄发。
百善孝为先,用纯净之心传承正义文化
除了文化事业,孙树梅还特别注重道德教育方面的工作,她曾举办过很多次道德教育讲座,也发起过多次道德教育活动,比如2011年在西安举办的“大唐百善孝为先”。组委会一直坚持做慈善,经常去敬老院探望,为那些儿女不在身边的孤寡老人送去生活用品、衣服、洗衣机等等,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与力量。孙树梅表示这些都是应该的,慈善是要持续的事业,应该呼吁更多的人去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
对于青年人,孙树梅觉得责任重大,她认为做好青年人的道德工作才是国家健康发展的动力和希望。由于现今是信息很发达的时代,很多青年人沉溺于各种信息网络中,不愿和人交流,不愿和社会接触,从而变得孤僻和闭塞。她希望青年人可以融入社会,多接触大自然,接触阳光,这样才能有健康和健全的人生价值观念。她说:“社会就是一所大学,天下无不用之人,要多学习他人的长处。”她还还表示,青年人最为重要的品质应该是孝敬父母,这是一切道德礼仪之本,也是她给青年人最大的忠告。
孙树梅在文化的这一条路上沉淀了很多,对于世事她很淡然。清闲的时候她喜欢写诗,喜欢为自己设计衣服,喜欢和朋友一起品茗论道。
“文化是人类精神的载体,是没有境界的,要有一颗纯净的心,传承正义的文化,做好自己,不让灵魂迷失。”孙树梅如此阐述。她就如同一株守护文化的秀梅,散发着暗香,用心诠释了文化的精髓和真谛。 文、记者/郜家庆 薛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