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就是以血缘为基础的人生永远不能割舍的情感,亲情是生命的依托,没有亲情的呵护,就没有生命之舟的远航,没有亲情的抚慰,也就没有生命的坚强!
2011年10月21日,“世孙联”在美丽的侨乡厦门诞生了。在“世孙联”成立后短短几年中,世界各地“世孙联”分会,“世孙联”文化研究会,“世孙联”地方联谊会,“世孙联”地方文化研讨会等,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各地宣传,展示孙氏文化的自办刊物也陆续出现,世界孙氏宗亲的交往、联络更频繁了。
这是为什么呢?除了“世孙联”领导长年不辞辛劳跋山涉水的指导和无私奉献的表率作用外,更重要的应是孙氏宗亲血管里流淌祖宗一脉相承的热血——“亲情”的力量!是亲情的自然流露与宗人贤达的亲和力使然。
谈到亲情力量,有时也会显得有点脆弱。亲情力量主要靠得是自觉性,最多是家规、族规的约束力,不像法律、法规具有国家强制力。笔者曾多次参加过一些“筹备会”、“宗亲联谊会”宗亲活动等等。看到有些相当重要的会议、活动应到的人未到,已到的人迟到、早退的也屡有发生。会议活动的组织者既不能推迟会议、活动,也不能太多的强调组织纪律。这也许是组织者们最为“为难”之事了。所以,我提出用“亲情的力量”这一概念,目的是希望(只能说希望),既认可“世孙联”章程并在其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宗亲贤人,应该十分自觉地服从“世孙联”各种会议、活动的安排,有事请准假,既来之,则安之,善始善终把会议开好,把活动办圆满,跟着程序走,不能太随意。当然,身献商场的企业家或知识名流,由于他们的事务繁忙,应酬多多,未能按时到位是应该理解的。但是孙家大事、少不了孙家能人的参与和支持。因为他们的支持太需要了!在参会的代表中,也有来自比较偏僻的乡村的宗亲。他们对组织性、纪律性了解不多。但他们对宗亲的亲情却是浓浓的。来之前,当地宗亲首领交待一下,我相信会好的多。
“世孙联”的联谊事业要继续巩固和发展,我希望今后能注意几个问题,与宗亲们共同探讨。
一、必须永远是一个中心,“世孙联”已在香港注册,总部设在厦门中山华侨公园内。首届世界孙氏宗亲联谊总会成立大会、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中山华侨公园奠基仪式均在厦门成功举办。为世界孙氏宗亲搭建了一个“团结宗亲,融合各族”的平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后,不管第二、三、四……诸次代表大会在哪里召开,会长是谁,章程如何修改,但宗旨不变,总部地址不变,中心也不变,这样族心才会稳定。
二、必须强调一个宣传口径。《敦睦》作为“世孙联”中山华侨研究会主办的刊物,发行两年来,真正成为“凝聚全球华人及孙氏族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她为世界孙氏宗亲及时了解“世孙联”和地方宗亲工作、活动动态,激发爱国、爱乡、爱族热情,探讨丰厚的孙氏历史文化、华人文化、中山文化、孙氏地方文化和当年年轻宗人精英风采等,都作出了表率,并得到大家赞扬。同时,我们也看到全国各地宗亲相继创办各种类似刊物,实属添美之举,应大力弘扬。但在宣传口径上,不要驾《敦睦》之上,也最好不要平起平坐,以免喧宾夺主,使人感到另有中心似的。我们也希望《敦睦》在栏目开辟上再增加一些内容。比如展示宗亲企业家风采及其产品销售概况,在族内进行经济信息、技术经验交流等,帮助宗亲将企业做强做大。使“世孙联”活动拥有雄厚的物质经济基础。
三、在《敦睦》第9期‘宗亲英杰’栏目中,我十分高兴看到刊登孙雪松、孙江榕、孙吉志、孙翔四位年轻的宗亲的辉煌业绩及品德风采,实在太好了。孙家后代子孙大有希望。此举属“伯乐”之为,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其实历史上所说的“伯乐”,真名就是孙阳。孙家有千里马,也有“伯乐”,希望有更多的千里马来传承孙氏基业,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服务!
“世孙联”文史研究委员会主任孙桂林先生呕心沥血20余年,自费将全国孙氏家谱整理成册发行,告慰祖宗,赠慧族人,可谓功德无量。家谱重万金,可贵的是血脉传承,有了血缘,‘亲情’就成为万代割舍不断的力量。
宗亲们,有此,无为而不舍!
2014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