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思源,承宗铭志是我们每一个子孙的共同心愿。我们孙氏在25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历经沧桑,如今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全国的2800多万孙姓儿女,战斗在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这是宗贤承志创业,奋斗精神的彰显,薪火传承的体现。
贵州孙氏,源远流长,源头多,纷繁复杂。如:安顺的蔡官屯孙氏开基始祖是国臣公,是清朝初期入黔的。凯里水波龙孙氏,始祖龙公、虎公、熊公是明朝洪武十四年即1381年入黔的;凯里炉山孙氏始祖华公,是明朝洪武二十五年即1392年入黔的。遵义孙氏始祖比较复杂:有遵义湄潭孙氏祖赫臣公是明朝洪武十四年即1381年入黔的;有遵义洪关孙氏祖廷明公是1567年入黔的;有遵义仁怀、茅坝、中枢孙氏祖时华公、时孝公、时隶公是1600年入黔的。毕节有入黔始祖荣公于洪武二十一年即1388年入黔的,子孙分布于今天云贵川等省;有毕节丫关孙氏祖世安公是清朝雍正年间入黔的。但就现在可考的资料看,许多派系都没有入黔前的史料,这是贵州这块地盘上大多数孙氏的一大憾事,但可喜的是,许多族人在慢慢觉醒,都需要追宗认祖,都需要族人的帮助和支持。故此,我们倡导族人以世界孙氏宗亲联谊总会的宗旨为目标,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实现贵州孙氏文化的研究与繁荣。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各位宗亲、族人参考,请大家予以批评指正:
一、如何认识世界孙氏宗亲联谊总会宗旨
世界孙氏宗亲联谊总会于2011年10月21日在厦门召开首届大会,以“至孝笃亲,融合各族,弘扬祖德,天下为公;联络宗谊,促进商贸,共谋发展,世界大同”为宗旨,目的是弘扬我们的祖先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团结孙氏宗族并肩前进,共同发展。现在就此宗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至孝笃亲,融合各族,弘扬祖德,天下为公
至孝笃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就有孝敬父母的传统。舜帝以孝著称,为古往今来第一孝子,人称孝祖。西汉刘向编辑的《孝子传》和元代郭守正编辑的《二十四孝》,都把舜帝列为孝子之首。什么是孝?孔子说:“无违。”“无违”,就是顺从父母,不违背父母的意愿。那么,舜帝做到“无违”没有?舜帝是怎样做到“无违”的?《史记·五帝本纪》这样记载:“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懈。”这段话的意思是,瞽叟由于受爱后老婆壬女与小儿子象的影响,常常想杀害舜帝。在瞽叟动杀机的时候,舜帝就逃避,不让自己遭到杀害。但在一般情况下,要打要骂,就随他们的便。不管情况如何,舜帝都不违背父母的意愿,每天都谨慎地侍奉他们,从不懈怠。作为孙氏族人,我们应该传承祖先的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融合各族。这个词语本来是在各个时期政府对民族的政策措施上,从汉朝就有民族融合的典例,“召君入塞”。但世界孙氏宗亲联谊总会把他引伸为孙氏族人世系、支派的团结与帮助。
弘扬祖德。这是每个家族的共同愿望。我们应该把弘扬祖德提升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上去。在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各民族、各姓氏,涌现出数以万计的民族英雄与哲人,每个姓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名人,他们的事迹,他们所表现出的姓氏与家族文化,我们都应该大力去弘扬,努力去发掘。在封建社会里,有名望的家族与平凡家庭,都为后世留下族谱、族规、家法、家训、治家格言等等。其用意在于教育后代学会怎样治家,怎样做人,怎样维系家族的血源世系。这些家规、家法,有时比国家制定的法规更具有约束力。在这些家规、家法中,对子孙后代的教育大到成长与发展的目标方向,小到对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也都有明确规定。这些家训时至今日,仍是弘扬祖德、光耀家声之根本,具有现实意义。世界孙氏宗亲联谊总会就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提出“弘扬祖德”的宗旨。
天下为公。大家所熟悉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孙中山提出的“天下为公”的思想。而“天下为公”最早出自《礼记·礼运》,是先人提出的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国人对“天下为公”这四个字的了解,正是基于对孙中山的推崇。在《礼记·礼运》中是这样讲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意思是:在上古所遵行的社会准则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德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养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够终其天年,中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却不是为独自享用。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所以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世界孙氏宗亲联谊总会以“天下为公”的宗旨,其目的就是要孙氏族人团结起来,人人友爱互助,户户安居乐业。 (二)联络宗谊,促进商贸,共谋发展,世界大同
这里重点谈“大同”思想,“大同”在《礼记·礼运》中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其特征为“天下为公”,即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众人之天下,反对君主专制,表现了民众道德水平高,和睦相处,没有罪恶,社会安定。这种思想对以后进步思想家、社会改革家有一定启发,康有为、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大同”思想的影响。即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意思就是各个民族自己,弘扬自己优美的文化传统。假如说你没有,我学习别人的,或者你即使有了,我也要学习别人。我们中国文化很高、很深,但是西方文化也很好,我们也向西方学习。把别人的优秀文化拿来学习。这样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学习,那么它就可以展现一个多彩的世界,多元的文化。这样的话,培养我们一代一代的人,就可以建立一个大同的社会,各个民族就会互相融合。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如此,一个民族的发展同样是如此,一个宗族的发展亦是如此。世界孙氏宗亲联谊总会将“联络亲谊,促进商贸,共谋发展,世界大同”宗旨,意思是宗亲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学习、互通有无、相互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共谋发展,达到宗族团结,兴旺发达的目标。
二、如何促进贵州的孙氏文化的发展。
文化的发展需要继承,继承就要研究、传承,把适合于社会发展的东西提炼出来,让后人学习,教会后人如何去做。那么,促进贵州孙氏文化的发展,就需要我们去研究她。如何研究,正如世界孙氏宗亲联谊总会首届大会孙吉龙会长的感言:“宗亲团结第一,奉献第一,诚信第一,感恩第一”,四个第一,彰显了我孙氏族人的文化的内涵。那么,作为贵州孙氏族人,如何理解这四个第一,如何研究贵州孙氏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也是我们的责任。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研究贵州孙氏历史文化,需要各位有志于宗族团结的宗亲们共同提高认识。
现在我宗族中参与研究贵州孙氏文化的宗亲逐步增多,各种机构应运而生。如 “乐安孙氏入黔荣公后裔家族联谊促进会”,除认真研究荣公后裔的繁衍与传承,做出了大量的考证、走访、调查,使宗族的发展状况逐步清晰明了外,还关心其他派系的发展与考证,关爱、关心毕节、贵州境内的孙氏,力争周边地区的宗亲共同繁荣并将历史还原历史,实事求是地探讨、论证,体现了世界孙氏宗亲联谊总会的宗旨。因此,我认为,像这样的促进会、研讨会、探讨会,能够向纵深方面发展,整合贵州宗亲资源,将该会上升一个层次、区域上升一个层面,带领贵州宗亲共同研讨贵州孙氏文化,做出成果,像云南省那样编一部《贵州孙氏通考》。这一点,需要我们有志于宗族团结的宗亲和贤人们共同提高认识,审时度势,抓住此时的大好时机,积极筹措。聚贵州各地宗亲之智慧,尽心竭力服务宗亲。
2、研究贵州孙氏历史文化,需要有健全的机构组织来引领。
在世界孙氏宗亲联谊总会的领导下,请求世界孙氏宗亲联谊总会将贵州各个市区联络的各位宗亲进行人员联络,互通信息,在合适的时侯成立“贵州孙氏族谱、文化研讨会”或“贵州孙氏联谊会”,扩大研究范围和人员,整合资源。使贵州孙氏在联系上广开门路,互通有无。要做到这一点,组织机构必不可少。
3、研究贵州孙氏历史文化,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作后盾。
资金是开展工作的生命线,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发展如此,一个宗族的繁荣亦是如此。我们贵州孙氏文化的研究当然也离不开资金。因此,资金的筹措就有赖于各位有志于宗族团结的宗亲慷慨解囊和我宗族中的企业家的捐资,以及宗族中的国家公职人员的奉献。如何捐款,待机构成立后根据相关章程和讨论进行实施。
总之,领会世界孙氏宗亲联谊总会宗旨,必须将它铭记于心,领会其精髓即四个第一,促进贵州的孙氏文化的发展,需要我们贵州的孙氏族人去做,去完成,去实现。
2013年4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