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席卷神州大地的辛亥革命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获得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一名革命党人邓慕韩曾估计,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至1912年2月12日满清政府正式退位时为止,单在新加坡响应中国革命的华人就可能有1万人到1万5000人。
新加坡历史学者柯木林接受《百年辛亥 南洋回眸》特辑的访问时说,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本地华人几乎都是来自中国广东和福建省沿海的移民。根据他的分析,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中国移民的出身、政治意愿,以及本地的革命传统和孙中山个人的才智息息相关。
当年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本地华人主要来自福建和广东省的福建人、潮州人、广东人、海南人、客家人等。他们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感召下,形成一股庞大的力量,他们以各种形式出钱、出力,甚至牺牲性命为中国革命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华社及商界领袖热心支持孙中山
20世纪初一名17岁少年在阅读了《扬州十日记》和《图存篇》后,热血沸腾,立志追随孙中山,为中国革命事业效力。他就是后来在本地经营树胶土产业和设立大世界游艺场的华商李春荣。
根据《新加坡华侨名人传》的记载,当年李春荣为了加入革命队伍从印度尼西亚的坤甸老家乘船来到新加坡,三次到晚晴园向孙中山表明志向,但孙中山都以他年纪尚轻加以婉拒。他并不气馁,终于得偿所愿,成了加入同盟会革命工作最年轻的华侨。孙中山还赐名“义侠”以壮其志。
此后他活跃于革命集团中,后来回到坤甸还以图存书报社作为革命策动机构,创办图存学校,容纳革命志士,灌输革命思想,倡导剪辫,筹款接济军饷,组织决死队为革命效命。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还赐予他旌义状,表扬他的效忠。李春荣后来迁居新加坡,抗日时期,他秉持一贯的忠诚义气,竭力帮协助各种有关的筹赈工作,在本地华人史册上留下光辉一页。
李春荣祖籍福建海澄县,是新加坡众多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福建籍人士之一。回顾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一历史大变革中,新加坡福建人的贡献可圈可点。他们一方面受到当年中国政治思潮的影响,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当他们目睹清朝的政治腐败,内外受困时,心中一股支持推翻清廷、建立民主独立的中国的思想也随着升温。他们有的出钱,有的出力积极追随孙中山参与革命活动。
为辛亥革命奉献的本地福建人中有不少像李春荣那样享有盛名的社会贤达。包括第一个参加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并被推举为会长的陈楚楠,他也是革命机关报《图南日报》和《中兴日报》以及同德书报社筹办人之一。还有当孙中山因营救日本友人宫崎寅藏被英殖民地政府逮捕时,全力奔走救援的林文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以会长身份领导福建保安会和捐款委员会为革命筹款,毕生倾家兴学,抗日战争时期筹组南洋筹赈总会的陈嘉庚等。
本地支持辛亥革命的福建人德高望众者尚不止上述几位。根据不完整的资料,当年以各种方式支持辛亥革命有名字和籍贯可考的本地福建人有69人,他们当中不少是华社及商界领袖。
祖籍福建南安县的李光前,堪称德才双馨的新加坡一代儒商。他生前是世界10大华人富商,他所经营的树胶王国,足以左右世界树胶股市的浮沉。他不仅是新马树胶及黄梨业大王,战后他更涉足银行、土产、船务、人寿保险等业务。
长袖善舞的李光前非常热心文教事业。这位被誉为当代新加坡、马来西亚,以至于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杰出华人企业家、教育家和慈善家的富商也是孙中山的支持者。 1911年,李光前考入北平(今北京)清华高等学堂预科。辛亥革命爆发他热血沸腾,决然剪掉辫子,加入同盟会以实际行动支持孙中山。
出身贫寒的林推迁原籍福建海澄县。后靠渡船业勤俭发家,成为航业家、矿业大王和银行家。他是怡和轩首任总理也是洪门会义兴帮红棍,好行侠义。据说每年过年,林推迁都会把家藏首饰典当,将典当所得分赠给来辞年的各路英雄好汉作为度岁金,好让他们过个快快乐乐的新年。
因为林推迁的关系,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获得洪门会的支持。他与中国同盟会中坚人物之一的林义顺关系密切,也支持中国同盟会会员所办的《新国民日报》和《光华报》。被袁世凯杀害的国民党要员宋教仁在新加坡的追悼会就由林推迁担任大会副会长并亲自主持,可见他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程度。
陈武烈祖籍福建海澄县,是新加坡华社领袖,也是华社领袖陈笃生的曾孙。陈武烈是同盟会会员,他入会后许多南洋华侨闻风入党,足见其影响力。
陈武烈是孙中山的挚友,武昌起义胜利后,孙中山回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途经新加坡,就下榻在他的豪华别墅金钟大厦。
1911年陈武烈被推举为福建保安捐第一次大会临时主席。在他的带动下,不出一个月便筹到50余万元的捐款。
银行家陈延谦祖籍福建同安县。他经营银行业和树胶业,1932年还促成华商银行、和丰银行和华侨银行的合并,取名华侨银行。除经商,陈延谦还发起创办新加坡同安会馆,他也曾任多所华校的董事长。
陈延谦和许多中国早期移民一样关心中国政治,他一度是同盟会会长,反对帝制,支持民主。1916年还汇款1000元往云南,支持蔡锷倒袁世凯运动。抗日时期曾任南洋筹赈总会常委委员,再度为救国出力。
祖籍福建南安县的周献瑞,是另一名很有爱国热忱的华社领袖。他于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与同德书报社及星洲书报社同人组织露天宣传队,唤醒侨胞,鼓吹革命。民国成立后,孙中山特颁他旌义状,以表扬他。
李竹痴祖籍福建安溪县,在新加坡经商,积极支持辛亥革命,1906年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并往缅甸从事革命工作。南洋许多华侨渐次依归革命真理,支持辛亥革命,有李竹痴的功劳。
本地福建人当中还有一名支持革命的牧师。当时新加坡有一批革命支持者组织书报社以宣传革命。计有福建人创立的公益书报社,广东人创立的开明书报社和平民阅书报社,潮州人的同德书报社,客属人士的志同书报社,海南人的同文书报社,福州人的爱群书报社等。祖籍福建惠安县的牧师郑聘廷,于1905年把他所设立的华人基督教青年会改为星洲书报社,是本地书报社的先锋,社中陈列各种书报,尤以革命书报为多,任人浏览。当时先入星洲书报社后入同盟会的人不少。该社也是孙中山同盟会会员南来新加坡宣传革命的基地之一。
支持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本地福建人数不胜数,如商人侯西反、沈飞龙,参与创设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的商人林镜秋,银行家王丙丁、陈先进、邱国瓦、薛武院,华社领袖庄希泉,以经营华人巴士公司——郑古悦公共汽车公司闻名的郑古悦等。支持者也包括许多不同行业者,比如参与发动和组织黄冈起义的报人、祖籍福建闽清县的黄乃裳,同是报人的傅无闷、教育工作者许济侯、牙医兼摄影师盛九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