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44年至前470年)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为孙子或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的出生年月,史无明载,学界大多认为与孔子同时而略晚.有资料称孙武生于公元前544年,卒于公元前470年,终年七十五岁,终于吴国姑苏,即今江苏省苏州市所辖之吴县。如此等等,俱都传说而已,皆无史可考。 孙武的先祖是春秋前期陈国的公子陈完,任陈国大夫。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宣公在宠妃的怂恿下,杀死太子御寇,另立宠妃之子款为君位继承人。陈完与御寇自幼情同手足,亲密无间,害怕祸连自身,便逃奔齐国避难,改称田完。田完定居齐国后,居然家族越来越旺盛,地位越来越显赫,至田完的四世孙无宇(桓子)时已官为“上大夫”(《左传 昭公二年》)。 公元前541年,无宇之子、孙武的祖父田书在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了大功,齐景公为表彰其功,把乐安(今山东惠民)封给田书,作为食采之邑,并赐姓孙氏。于是,田书这一支派便以田为姓,以孙为氏。 田书以后的世系,《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载: 田书“生凭,字起宗,齐卿。凭生武,字长卿”。后来姓氏不分,人们也就把孙武的氏作为姓了。 孙武时代,是一个矛盾激烈、战争频繁的时代。齐国统治者日益腐化、残暴,社会矛盾异常激化,特别是在齐景公统治时期 , 表现得更为突出。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四姓之乱”,田氏联 合鲍氏消灭了栾、高二氏。之后,田氏又与鲍、国、高(齐国有两个高氏,一个是春秋中期齐惠王的后代;一个是西周时齐文公的后代,即此处高氏)诸族抗衡,斗争形势十分险恶。孙武作为田氏的后裔,在当时纵横捭阖的斗争中自然会站在田氏一边。但是,孙武对‘齐国卿大夫之间无休止的倾轧争斗极为反感,不愿纠缠其间,于是便萌生了远奔他乡、另谋出路的念头。特别是司马穰苴的猝死.更坚定了孙武离开齐国的决心。穰苴与孙武同祖,他精通兵法,能文善武,在一次对外战争中因战功卓著而被景公“尊为大司马”,掌管全国军事。 由此也就受到了其他卿大夫的妒嫉。《史记 司马穰苴列传》称:“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此事大约发生在齐景公三十年(前518年)左右,给了孙武极大的震动。他不愿像穰苴那样,做齐国卿大夫之间相互斗争的牺牲品,毅然决定离开齐国,投奔当时国势渐盛、很有新兴气象的吴国。 孙武到吴国以后,不去奔走朝廷,结识权贵,而是在都城姑苏(今苏州)附近过着一种隐居式的生活。他一面灌园种田,从事农耕;一面潜心研究兵法,写作兵书,观察吴国政治动向,等待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时机。公元前515年,吴国公子光乘吴国大举伐楚、国内空虚之际,指使勇士专渚刺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即吴王阖闾。阖闾即位后,发展生产,积蓄粮食;建筑城垣,制造兵器;训练兵卒,建设军队;“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吴越春秋 阖阊内传第四》)。孙武面对这一欣欣向荣的景象,心中十分兴奋。 公元前512年,孙武经过他的好友伍子胥七次向吴王推荐,晋见吴王阖闾。在这次召见中,孙武献出兵法十三篇,深得吴王赏识,并当场教战。孙武把吴王派出的180名宫女分为两队,用吴王的两名爱姬为队长,然后“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击鼓演兵。但在孙武“三令五申”之后,宫女们仍大笑不止。于是“孙子大怒,两目忽张,声如骇虎,发上冲冠”(《吴越春秋 阉闾内传第四》),不顾吴王劝阻,当即命令执法官斩杀两名队长示众。随后孙武另任两人为队长,重新击鼓发令,“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日:〝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孙武吴宫教战旨在说明军法必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吴王因失去爱姬,却一气之下,拂袖而去。 后来,在伍子胥的开导和孙武的解说下,吴王怒气渐消,抛开杀姬之怨,任命孙武为将军。 孙武为将之后,协助吴王经国治军,积极进行伐楚战争的准备。在孙武的严格训练下,吴国军队很快成为一支军纪严明、“齐勇若一”的部队。公元前506年,吴王以孙武、伍子胥为将,夫概为先锋,亲率3万大军伐楚。 柏举决战,重创楚军,接着五战五捷,一举攻克楚国国都郢城(今湖北江陵西北)。在这次战争中,吴军运用孙武的“利而诱之”、“佚而劳之”、“攻其无备”、“半济而击之”等策略,仅以3万之师破楚国20万大军,充分表现了孙武卓越的用兵才能。 自吴楚战争以后,有关孙武的活动史书记载不详。司马迂《史记》本传中说: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这里的〝北威齐晋”,是指公元前484年吴国大败齐国的艾陵之战和公元前482年吴国取代晋国霸主地位的黄池会盟。由此可知,孙武自从公元前512年任将军至公元前482年黄池会盟的30年时间里,一直在吴国南征北战,为吴国威名远震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 关于孙武的结局,史书没有详细记载。《越绝书,记吴地传》称:“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善为兵法。” 《吴县县志》也有“孙子祠”的记载。看来,孙武最后是死于吴国的。 孙武所著兵法,文字苍古雄劲,内容博大精深。它从哲学角度所揭示的若干治军作战的原则,如“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避实击虚”、“出奇制胜”、“知彼知己”以及“合之以文、齐之以武”等等,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被世界公认为“兵学圣典”、“世界第一兵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