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序九先生(1915-1978),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工商界翘楚,贵州、云南和广西烟草业的先驱,贵州省和贵阳市工商联的创会元老,贵州省工商联筹委会常委,贵阳市工商联筹委会委员、执委、常委,民建贵阳筹委、委员,贵阳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主席团成员,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首届和二届代表等荣誉头衔的不同凡响人物。
一,上海滩崭露头角
孙序九先生是位工商界传奇人物,1915年诞生在安徽省怀远县。他的先祖是春秋时期以《孙子兵法》扬名天下的兵圣孙武,按家谱排列孙序九是孙武的七十八代后裔。他的祖辈曾是徽商,他自幼聪敏好学,志向远大,十六岁就离开故乡勇闯天下。
他先赴南京后到上海,在上海鸿章纺织染厂做过学徒和在上海鼎丰纱厂当过助理。以后经过不断打拼而崭露头角,创办一家玩具公司担任经理。他志存高远,立志在工商界为民族资本的崛起做一名过河卒,实现工业救国的伟大抱负。
天有不测风云,当他在大上海这个冒险家的乐园正准备大展抱负时,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8月13日,日寇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的血幕拉开。当时作为一位民族工商业者,孙序九有着强烈的爱国热忱,积极支持前方抗战,捐钱捐物,奋勇当先。1937年11月11日,上海沦陷。孙序九与成千上万难民一起疏散,最后在广西桂林停下了西行的脚步。
二、桂林兴办卷烟厂
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大城市失守后,桂林成为“大后方”,大量难民逃入桂林,城市人口激增,从7万激增至60万,对香烟需求量迅速猛增。自幼熟读《孙子兵法》的孙序九,以兵法中“知彼知已,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的理念分折市埸后,以商人的高度敏感性发现了商机:当时桂林市面上的卷烟有高低两个档次,高档烟是来自上海和香港的品牌,多数是通过沦陷区走私进口到桂林,由于来货稀少故而价格昂贵;低档烟则都是本地生产的手工卷烟,这种卷烟质量粗劣但市场需求量特大。
他决定进入卷烟行业,继续实现工业救国的伟大抱负。他和安徽老乡黄炳臣、倪雨亭、杭世如等人商议,在桂林城郊的大中乡开办了“桂林大中乡生产合作社”。鉴于孙序九在上海滩的商界资历并且具有卓越的领导和组织能力,被众人一致推举为理事主席兼经理,而这一年他仅仅23岁。
他们招聘了一批由安徽皖北沦陷区逃亡到桂林的难民,开始了卷烟生产。孙序九以亲情乡情为纽带,带领一伙“准軍”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起步,凭借徽商的实干苦干精神,依靠手工卷烟技术和手工卷烟机,以生产、销售香烟为生,几经曲折终于打开了局面。
合作社经过两年多的拼搏,业务发展迅速。以《孙子兵法》理念营商的孙序九考虑到,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制人而不致于人”,必须占领营商的制高点,于是将工厂于1941年搬进桂林市内,并亲自改名为“桂林城区第一卷烟生产合作社”。这“第一”两个字,显示了他们要在桂林卷烟行业力争上游的信心和魄力。这一战略决策果然奏效,“桂林城区第一卷烟生产合作社”就像独秀峰一样,在桂林城区竖立起自己的标签。其后更是成为桂林卷烟业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创造了战吋桂林工业的奇迹,促进了桂林卷烟业的空前繁荣。
三、贵阳大展宏图
1944年,因日军攻至湘桂,孙序九带领桂林城区第一卷烟生产合作社的股东和员工,在战火中千里跋涉,1944年夏,从桂林分头撤退来到贵阳。此际,由于战争迫使各地的难民大量内迁,贵阳人口从1936年的12万,猛增到1945年的35万,导致工商业和消费需求一度畸形繁荣,被称为“小香港”。
滄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面对日軍疯狂侵略,企业毁於战火的艰难局面,孙序九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慧眼独具,从《孙子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论述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实业救国的抱负矢志不移。同時,他还了解到贵州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烟草种植历史悠久,1938年,贵阳首次引种美国烤烟获得成功,在原料上有了充足的保障。因此他义无反顾地决定把企业在贵州安顿下来,运筹帷幄,重整旗鼓,准备大展宏图。
历史证明孙序九的这一战略决策是英明的,这一决策让这位兵圣孙武第七十八代孙从此和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结缘,并书写了精彩的人生传奇。
四、出任贵阳市卷烟工业同业公会副会长
孙序九在位于贵阳城北的一个地段购买了一位国民党将军的住宅和附近的一大片土地,修建厂房,安装设备,很快恢复了生产。孙序九以他在桂林兴办卷烟业6年的丰富经验、先进的机制卷烟设备、技术以及市场的影响力,特别是独到的兵法营商理念,产品一出来就打开了销路,顺利的进入贵阳市场而广受欢迎。
1945年夏,贵阳市卷烟厂社有64家,经批准成立了贵阳市卷烟工业同业公会。一中烟厂总经理张云乔为会长,孙序九(桂林城区第一卷烟生产合作社)、张敬铭(江华烟厂)、黄英民(利群烟厂)为副会长,贵州烟草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任监事。而这一年,孙序九刚满三十岁,凭着他的实力和能力,就成为贵阳市卷烟工业同业公会最年轻的主要领导人。
鉴于孙序九在贵州事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各方人才。特别是安徽的老乡们,听说贵阳出了个开烟草的大老板安徽人孙序九,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前来投靠。而孙序九对这些前来找工作的老乡们,都是来者欢迎,并根据他们的特长尽量进行了相应的安排,解决了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所以直到现在,在贵州和贵阳,居住和生活的相当一大批安徽人,都是当年投奔孙序九的老乡和他们的子女后代。他们对孙序九当年的救助之情念念不忘,他的功德至今还在老一辈安徽人中广泛流传。
五、以正合,以奇胜
抗战胜利后,战时内迁的机关、学校、工厂、企业和难民纷纷返回原地,贵阳市人口骤然大减,卷烟行业首当其冲受到打击。此时,加上沪产卷烟运入销售,香烟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致使贵阳市各卷烟厂社生产大受影响,三分之二的企业倒闭。
桂林城区第一卷烟生产合作社的一些股东和员工看到当时的形势,也要求回迁到上海等东部地区发展。孙序九引用《孙子兵法》中的“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因势利导劝说大家:“商场如战场,我们搞企业和打仗一样,也要出奇制胜。贵州当前虽然失去了作为抗战后方基地的重要战略地位,人口减少,市场大部分丧失,表面上看来对工商业的形势不利,但只要我们不随大流,而是以正合,以奇胜,留下来坚持生产,凭着贵州是原料充足的烟草大省,而且又是西南的交通枢纽的优势,就一定能大有作为。”孙序九的一席话,坚定了大家留在贵州的信心,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了他的预见的正确性。
六、实施三大战略部署
1946年,内战爆发,交通阻断,上海生产及进口的卷烟進入贵州数量大为减少,西南市场上卷烟供应突显紧张。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果然如孙序九所料,贵州卷烟工业开始复苏。孙序九面对新的形势,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制定并实施了三大战略部署:
第一,改换厂名,扩大规模。把“桂林城区第一卷烟生产合作社”改名“利亚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竖立了企业名称的品牌效应,企业名称脱离了地域色彩,更大气,更有影响力和知名度。“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他又同时大手笔添置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推广先进工艺,其后发展成为贵州省拥有最多申造大型卷烟机的烟厂,卷烟产量位居前茅。
第二,昆明设厂,扩张布局。为了更全面的布局烟草生产,利亚烟厂利用资本雄厚的优势进行规模扩张,从中拔出一部分资金、设备和员工在云南省会昆明开设了宏福烟厂,充分利用云贵两个烟草大省的原料优势转变成生产优势,并且形成通过云南边疆省份的地域优势打开东南亚的国际销路市场的大格局。
第三,全国設点,扩强销售。为了进一步占领市场,利亚烟厂实行产销一体化,在全国一些重要城市设立办事处,如昆明、成都、重庆、汉口、广州、柳州、桂林、长沙、香港等地,形成销售网点。这一时期,利亚烟厂生产的卷烟牌号有“三飞”、“察哈尔”、“维多利亚”、“杰士” 、“雁山”、“白雁山”、“玉兰(地)”、“蓝雁”等,在西南、华南等地享有盛誉,由于卷烟品质及装潢又有显著进步,产量亦增加,销区扩至川、湘、桂、滇以及西北和华中、华南等地。
七、鼎力打造贵州烟草工业最大厂家
自1944年到1949年,短短的五年时间,孙序九统率的利亚烟厂异军突起,跃居贵州卷烟行业的主导地位,无论是资本、卷烟机器的数量,还是生产规模均超过了官营的贵州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据1949年烟草同业公会名册记载,利亚烟厂的资本高达70万(实际为上百万)。历史档案资料显示:贵州烟草工业后来居上,成为贵州最大的工业,而利亚烟厂则是贵州烟草工业最大厂家。
1950年,利亚烟厂拥有的设备在全省各烟厂设备中是最多最先进最齐全者,有大型卷烟机7台,大型切烟机5台,压梗机2台,磨刀机2台,炒烟丝滚筒3台,烤房烟叶1间,卷烟房1间。这些了不起的成就,有力地证实了利亚烟厂为贵州烟草工业笫一把交椅的地位,是贵州民族工商业的中流砥柱。年仅三十五岁的孙序九也实至名归成为贵州民营企业的大富豪、贵州民族工商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八、诚信敬业 热心公益
1949年11月15日,贵阳市建立新政权。贵州的经济结构长期以“烟财政”为基础,因而迅速扭转烟草工业的局面就成为政府当时振兴经济、恢复财政税收的重要一环。孙序九响应政府号召,做到一个爱国商人应做的事。1950年3月份起,唯有孙序九的利亚烟厂一家能够独自维持半停工半生产状态,为国家排忧解难。5月下旬起,利亚烟厂等厂由政府武装护运外销,资金周转加快,生产恢复正常。
1951年2月23日,贵阳市以孙序九为掌门的利亚烟厂作为唯一的一家民营企业民主改革试点单位,充分表达了国家对该厂作为贵阳经济界重要地位的特别重视.。利亚烟厂按照孙序九诚信敬业的理念,努力抓好卷烟生产和销售,并做到守法经营,为当时贵州经济发展作了突出贡献。在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中,孙序九从来都是义无反顾,带头慷慨捐赠了一笔笔善款,甚至不惜卖掉家中的古玩和首饰。
九、担任政界和商界重要职务
1954年2月26日,贵阳市决定对卷烟民族资本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组建公私合营贵阳卷烟公司。9月1日公司正式成立,下辖3个分厂,第一分厂为利亚烟厂。孙序九任贵阳卷烟公司副厂长兼一分厂(原利亚烟厂)厂长,公私合营贵阳烟草公司由朱厚泽任经理,张瑞民任党委书记。
孙序九自从担任贵阳卷烟公司副厂长兼一分厂厂长领导职务,成为了国家干部(定为行政15级、地师级待遇)后,他全身心投入到贵州的烟草事业里,不断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改善工艺操作,提高产品质量而呕心沥血,爱国爱厂的情操深受各方好评。
孙序九是贵州省和贵阳市工商界著名人士,1950年9月贵阳市工商联召开筹备大会,孙序九被选为筹委。1952年9月贵州省工商联召开筹备大会,孙序九被选为常委。1954年4月贵阳市工商联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孙序九被选为执委。1956年4月贵阳市工商联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孙序九被选为常委。
1950年8月贵阳市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主席团成员中工商界代表仅有孙序九等4人。1951年5月贵阳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主席团成员中工商界代表仅有孙序九等5人。孙序九能成为工商界代表的主席团成员,显示了他在贵州工商界领军人物的重要地位。1954年7月贵阳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工商界代表仅有孙序九等15人,1956年12月贵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的工商界代表仅有孙序九等9人。
1952年5月,贵州省孙序九等7人在北京参加民主建国会。12月民建贵阳市筹委会成立(代行民建贵州职能),孙序九为7名筹委会成员之一。1956年4月民建第一届委员大会召开,孙序九为大会委员。
1952年12月省委统战部根据中共中央有关长期保护党外人士的规定发出通知: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筹委会委员,均应列入保护名单,以省一级代表人物对待,贵阳市被列入保护名单的仅有孙序九等21人。孙序九被列入省一级代表人物,正是国家对他在贵州工商界特殊贡献的最高待遇。
十、孙序九是历史不能忘记的人
原中央宣传部长朱厚泽先生在《我与贵州烟草工业的情缘》的文章中谈到:“忆及当年,一大群熟悉的面孔,一幕幕工作的情境,重又浮现在眼前。贵阳烟草行业的工商业家们:利亚烟厂的孙序九、黄炳臣、杭世如,一中制烟厂的张嘉德、骆守先、黄钟麟······。”
朱厚泽在罗列了贵阳烟草行业一长串工商业家们名单时,把孙序九的名字排在了第一位,这说明了孙序九在贵阳烟草行业先驱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贡献。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历史渊源的,70多年前孙序九创办在贵州的利亚烟厂,与今天业绩辉煌的贵阳卷烟厂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其事迹成为贵州工业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序九这位为中国卷烟工业,为贵州、云南、广西卷烟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杰出人物,他的事迹和价值已地融入到今日中华民族的辉煌之中。作为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名人,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史册中让我们怀念。
作者孙重贵是孙序九第三子,现居香港。贵阳市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国际孙子兵法应用协会首席会长,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副监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