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山孙公
公讳国相,字高山,姓孙氏。生于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卒于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春秋七十有二岁。清康熙年间由广东来到山西祁县孙家河村,至今已繁衍14世。被尊为孙家河孙氏迁始祖。
我们祖上世世代代相传孙家河孙家是从广东过来的,但是何时来的?从广东哪里来的?是哪一位先人首先来的?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或依据。相传是高山公首先来到孙家河村,但实事求是地讲,也不排除是其祖先(因为高山公的祖上再没有任何历史记载)的某一位。我们需要找到他的出处。查找的年代范围可以扩大一些,大致就是明朝后期,也可能在明万历年间,或清朝初期。我们应以事实为依据。
有文字记载,高山公是孙家河“孙家发迹的始祖”,他“家道中落,未有厚产,……乃走关东,经营生业,渐积万金。……土人建起关帝庙,施银八百”。到了他的第三代孙有龄、第四代孙陈笏、第五代孙郅达到了高潮。建楼修庙,赈灾振荒等等,“代有厚德善迹,俱载邑乘”,当时山西巡抚曾国藩胞弟——曾国荃为孙家“亲书匾额,以旌其门颜,曰‘积善余庆’”。同时孙家也捐输纳官,“孙有龄之后,随着社会上捐输捐纳风气愈演愈烈,孙家捐资数额越来越大,官也越买越大”,四品、五品乃至二品大员都有。但据碑文记载,孙家有一位“孙邴”(孙郅的堂兄弟)为二品官员,不是捐的。他在外地做官,可能是在京城,夫妇均葬于他乡,其后代也无从考证。“孙郅时代是孙氏商业的极盛时期。其时有商业店铺数十座,经营范围则由京津、东北扩展到长江流域,如汉口、重庆等地都有孙氏商号,获利极丰。孙郅于咸丰九年(1859年)出资10万两,开设了元丰玖票号。”
孙梅(与孙郅同辈,高山公第五世孙)组织过一次广东祭祖,也是当时孙家经济发达的标志。因为没有充分的经济保障,在那个年代遥遥千里从山西去广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能说明他们生活富足后对祖先缅怀之情的执着与渴望。
联系人:孙步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