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孙家花园曾为江淮名园,是我寿州孙氏先辈孙蟠所建。从小就听说过孙家花园的一些故事传说。我在八公山区工作的八年中,尤其是在八公山风景区工作的一年多里,耳闻目睹,更为留意孙家花园的历史变迁和与之相关联的旧闻轶事。
孙家花园又名“青琅轩馆”,位于白鹗山下,原址面积约 6.6万平方米,是八公山风景名胜之一。分为上花园、下花园和青竹园三部分。北接风景秀丽的南塘,南傍湖光山色的卧龙湖,花园内建有楼、台、馆、舍、亭、廊数处,优雅别致,为兼得山水之胜、园林之美的人间胜境。
此园建于清乾隆年间,毁于清末民初兵燹匪患,原建筑物现已荡然无存,零星遗迹依稀可见。如今,孙家花园,在其原址基础上,于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兴建起来的八公山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成为八公山旅游的核心景区,更是名闻遐迩,游人如织。游览盛景,勿忘历史,缅怀先辈,作为孙氏后裔更为之深感自豪和骄傲!
我寿州孙氏是名门望族。自始迁祖孙铠、孙鉴二公,明初于山东济宁州迁寿至孙蟠公这一辈,励精图治三百余年,人丁兴旺,枝繁叶茂,享誉寿州。
孙蟠(1727年—1804年)公系寿州著名学者,原名士撝,字十洲,号石舟,增贡生,候选知府,钦加道衔加一级,赠中议大夫,广西南宁府知府加一级,累赠荣禄大夫,二品顶戴,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加二级。钦赐“盛世醇良”匾额,恩赏大缎。著有《群经析疑》、《读书十八则》、《十洲诗文抄》、《南游记程》、《浪游凄响》、《旅窗晴课》、《乐老堂百廿寿印谱》等书卷。崇祀乡贤,传载省志。公幼年聪睿敏捷,攻读儒学经书,兼工书画篆刻。
在人生创业的道路上,他看淡官场,后来选择了归乡经商,在寿州城关开办了《石舟当铺》。在商业的经营中,石舟公重信誉,轻牟利,信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绝不重利盘剥,欺诈乡里。凡事持之公平,遵守诚信,认真扎实,童叟无欺。他还以获利之财,用作赈灾、助学、修桥、筑路,组织社会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文明乡里,故获得清王朝嘉奖,颁给《盛世醇良》匾额,并赠予“荣禄大夫,二品顶戴,恩赏大缎”的荣誉。 石舟公晚年,退隐山林。在寿州城北郊,八公山麓修建了著名的“青琅玕馆”——俗称孙家花园。琅轩是一种中药材,以青色为上品,在山为珠,在海为珊瑚。“青琅轩”似喻奇材自隐,兼得山水之秀、园林之美的优雅胜境。
据传,孙蟠在修建青琅馆之后,寄情于山水,忘却世间烦忧,读书吟诗作画之余,常常散步于山林之间赏景,但见一山谷清幽可人,遂于谷中的一巨石上书刻“忘情”二字,“忘情谷”因此而得名。因年代久远,原迹无考。忘情谷与孙家花园相邻,谷长 2.3 公里,九曲回环,盘旋而上。谷中有凉亭,泉潭,曲径小溪,水流淙淙,如歌如吟。峡谷两侧,古木参天,石中生树,树立谷边,石柱群生,奇形怪状。林间有奇花异草,鸟鸣蝶飞,是八公山旅游休闲之佳境。
孙蟠公在八公山青琅轩馆隐居度过了后半生。他除了研读经书,作诗著文,书画篆刻,过文人雅士的高品位生活外,还栽花植树,种粮种菜养殖,过一个山野村夫般的世外桃源生活。同时,还召集本族子弟在此办讲经习文学堂。是孙蟠公将寿州孙家从这里进一步引向辉煌。他和胞弟孙士谦(淮麓公)兄弟二人的后裔中,在清朝道、咸、同、光四朝百余年间,共有十人中了进士,十二人中了举人。世人皆知的状元孙家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青琅玕馆开辟后,在清嘉庆、道光两朝,孙氏数代均有所开发。孙氏中的文人雅士,常在这里吟咏会友,书画逸兴,课子授经。在石舟公题署的“青琅玕馆”园联中,他把自己当时的隐退生活和悠然自得的人生心态,作了坦荡的描述。并著有许多诗篇。在吟咏花园的诗篇中,当年花园栩栩风光,跃然纸上。斗转星移,时光已过,园主人的辉煌事迹仍留在子孙中传颂。实为秉承先世余绪之宗长,垂范后世之楷模,使后辈子孙高山仰止!
后来的曾孙辈孙家鼐受其影响颇深,他常住园中刻苦攻读,于咸丰九年榜中状元。光绪四年,慈禧太后降旨命孙家鼐授光绪帝读书,成为一代帝师。孙家鼐每次回乡省亲总要在青琅玕馆小住,因为他的道德文章盛名于世,江淮间文人雅士也将青琅馆视为文渊书阁,就连四方路过的官员也常常到这里一拜。致使更让孙家花园——青琅玕馆远近闻名。
孙家鼐一直关心着寿州的教育事业。1898年,他让侄孙上海阜丰面粉厂创始人孙多森回家乡创办了阜财学堂。1899年,侄孙孙毓筠又投资创办了蒙养学堂。1901年,孙家鼐与侄子孙传檙等捐资创办了寿州公学(是安徽最早的现代中等学校之一,孙家鼐一次就捐资1000两)。在孙家鼐的号召和孙氏家族的带动下,寿州近代学堂像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安徽乃至全国近代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青琅馆也就成了是孙家鼐回乡召族中子弟或外族优秀学子讲学的最佳地方。
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1899 年12月16日),协办大学士,管学大臣孙家鼐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次年二月(1900年3月),春回大地,万物更生,八公山深处的孙家花园修葺一新,孙家鼐搬了进来,并开办了子弟学堂。消息一经发布,寿州城乡前来报考的人络绎不绝,但不收外乡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冬,陈独秀与第一任妻子高晓岚结婚。高晓岚(1876-1930),霍邱县城东十里高家烊人。当时,安庆是安徽省会。高晓岚的父亲高登科是安徽都统(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赏穿黄马褂,有田产4000余亩。高家的许多亲戚都住在寿州城内。是年春节,陈独秀与高晓岚回霍邱省亲,并到寿州访友。听说孙家鼐开班授徒的消息,年轻好学的陈独秀觉得机会难得,不顾亲友的劝阻,自身前去“投考”。孙家鼐见他志向远大,破例将其录取。因此,陈独秀与孙家鼐的侄孙孙毓筠(名多琪)、孙多森以及寿州才俊柏文蔚、张之屏、袁家声等十几个人一齐,有幸成为孙家鼐的弟子。
1900 年6 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8月16日,慈禧太后裹抉光绪皇帝落荒逃往西安,史称“庚子西狩”。孙家鼐闻讯后,日夜牵挂着皇帝的安危。他感到,国难当前,自己岂能再闭门教书?于是他决定再度出山,辗转赶往西安就职,辅佐朝廷挽救危局。
让孙家鼐不曾料想的是,自打与他的家乡弟子分手以后,陈独秀、孙毓筠、柏文蔚、张之屏、袁家声等,相继加入了反清组织岳王会或同盟会,走上了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革命道路。1911 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4日,同盟会会员张汇滔与寿州农会领导人王庆云、袁家声、岳相如等起兵围攻州署,迫使寿州知州和寿春镇总兵缴械投降,使寿州成为安徽第一个宣布光复的城市。民国元年春(1912年3月),他的侄孙孙毓筠担任了安徽省第一任都督。紧随其后,柏文蔚、孙多森先后担任了第二、三任安徽省都督。1917年,陈独秀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走进老师孙家鼐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担任了北大文科学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昔日的青琅轩馆,不仅仅是风雅别致的孙家花园,更是教书育人的文渊书阁,从这里走出去众多国家栋梁之才,印证了时代的沧桑变迁。直到孙家没落,又几经战乱,风雨侵蚀,原来幽深秀美的孙家花园便逐渐失修倒塌,但园林遗迹仍留存在山林之间,当年园主人种下的珍贵树木已郁郁葱葱,分布在坡谷、石林周围的数百亩,千姿百态,苍茫一片,犹如缩小的桂林山水和诸峰,十分奇绝,令人流连忘返。
值得欣慰的是,新规划的“青琅轩馆”复建项目正在实施中。未来新的孙家花园仍以“青琅轩馆”命名,其中布展孙蟠、孙家鼐等孙氏名人的辉煌业绩,她将以崭新的姿态复原历史并展现在世人面前。(作者:安徽孙治安)

|